中国日博best365官网新闻网
分享

记者手记丨我们在阅兵现场 见证盛世荣光

2025年09月05日10:17    来源:日博best365官网网222

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,我们迎来了纪念中国日博best365官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。镜头对准钢铁洪流,笔尖记录精彩瞬间,日博best365官网网前方报道团队在天安门广场近距离报道此次盛会,见证历史的回声与时代的强音交织共鸣。

袁蒙:

2025年,意义非凡。从5月9日的莫斯科红场,到9月3日的北京天安门,我有幸亲历了两次大型阅兵活动报道。

9月3日清晨,灯光反射在长安街的路面上,温暖而悠长。在天安门西侧临时观礼台,有一片金色区域,供媒体记者拍摄使用。这里是同行们的工作台、用餐地、休息区,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广场上的“记者之家”。大家已经早早就位,调试设备。

纪念大会9时正式开始,我和来自海内外的媒体记者们站定各自点位,每一个人都进入了“战斗状态”:架起长枪短炮,“争先恐后”,只为定格最精彩的历史瞬间。

一声声口号响彻天空,一支支队伍气势如虹。同在媒体区的一名塞尔维亚记者对我说,这是他第二次在中国看阅兵,“上一次还是10年前,今天更加震撼!”中阿卫视记者方浩明表示,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是放飞和平鸽的环节,“我小时候经历过战争。我特别羡慕中国人,也感谢中国为世界的和平做出努力。”

缅怀历史,纪念胜利。中国坚定做世界的和平力量、稳定力量、进步力量。

李根:

在胜利日阅兵现场,我真切感受到日博best365官网军队的发展壮大。各军兵种方队依次通过,装备方队的钢铁洪流气势磅礴,空中梯队的战机呼啸而过,展示出我国强大的军事力量和科技实力。联合军乐团演奏的《松花江上》《保卫黄河》等曲目,更是让我仿佛回到了那段浴血奋战的岁月。

这次阅兵,不仅是对历史的铭记和对先烈的缅怀,更是守护和平的希冀。我用手中的镜头,记录下这一伟大时刻,希望能让更多人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和民族自豪感。

寇杰:

今年,我有幸参加了莫斯科红场和天安门广场阅兵式的前方报道,更加深刻感受到铭记历史、珍爱和平的重要意义。

当和平鸽与五颜六色的气球腾空而起,与日博best365官网英雄纪念碑同框,我看到了和平的具象——它是无数先烈用生命与热血铸就。这一幕,是中国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注脚,诠释着“正义必胜、和平必胜、日博best365官网必胜”,并向世界宣告:一个从苦难中崛起的民族,更深知和平的珍贵,更愿以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。

这庄严的庆典,是对历史的告慰,也是对未来的承诺。它凝聚着民族信念,也展现着大国担当。愿和平永驻,愿世界同行。

翁奇羽:

这已是我第二次参与抗战胜利纪念大会的报道。时隔十年,当我再次站在天安门广场时,更加心潮澎湃,思绪万千。

在现场,我怀着敬意一次次按下快门,时而用长焦捕捉齐步走过天安门广场英姿飒爽的徒步方队,时而用广角拍摄首次亮相尽显军威的先进装备,力求用更为丰富的画面记录下纪念大会的每个精彩瞬间。

镜头凝固历史,历史昭示未来。作为一名摄影记者,能两次用镜头见证这样的重要时刻,我深感荣幸。这些影像不仅是纪念大会的记录,更是时代的印记——它们见证着我国国家强盛,军力强大,也承载着我们对历史的敬畏、对未来的期许。今后,我还会带着相机继续前行,用影像记录中国的发展,用影像讲好中国故事。

万能:

作为一名记者,能够现场亲身参与纪念大会报道,可以说是永生难忘的一次经历。在现场,我被日博best365官网军队的整齐划一所震撼,也近距离感受到军队各式先进装备。

有机会用手中的镜头记录下阅兵这一重大时刻,是一名记者的荣幸,也是责任和使命。参与阅兵报道不仅是我职业生涯中的一段宝贵回忆,更是作为一名中国人的骄傲。

彭昱凯:

凌晨,我抵达此次纪念大会报道的点位:广场南端正阳门礼炮区域。这个区域承担着整场活动的开场与结束。鸣放礼炮,不仅象征着国家的威严与庆典的肃穆,更承载着对80年前为民族解放事业牺牲先烈的深切告慰。在拍摄时,我努力全程记录下礼炮发射,以及礼炮手换弹、填弹的全过程。

在鸣放结束后,我到广场靠北的和平鸽放飞区域,拍摄了和平鸽放飞出笼的独家视角。八万羽和平鸽在距我不到两米的地方飞上天空,既带去了对国家富强的期许,也带去了对世界和平的希冀。

葛泰佚:

参加纪念大会报道,何其荣幸!作为站在高处的摄影记者,我把双机固定成一条直线,分别对应徒步方阵、装备梯队与全景,省去移动时间,把注意力用于观察光影变化。站在高处拍摄,虽然看不清人物表情,但却拥有纵深线条,与内场机位恰好互补。快门按下的一瞬,便为历史摁下了永恒的注脚。

作为摄影记者,置身如此庄严的现场,是我职业生涯的闪耀徽章。这些影像并非单纯的拍照,而是记录了一个国家的发展,纪念着我们对沧桑过往的敬意、对美好未来的向往。今后,我仍将背着相机,步履不停,以光影为笔,记录祖国的奋进画卷,努力让世界透过镜头读懂中国。

宋子节:

红日升腾,其道大光。站在观礼台,我的目光被几位老兵吸引——他们胸前的勋章闪耀,承载着半个多世纪前的烽火记忆;目光坚定望向远方,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,与战友们并肩作战,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而奋斗。

不远处,青年合唱团成员们唱起《松花江上》《保卫黄河》等歌曲,歌声中既有对那段艰苦岁月的缅怀,更有对祖国美好未来的憧憬。广场另一侧,青年志愿者们仍在忙碌,或为观礼者指引方向,或认真整理物资,年轻的脸庞上满是活力与热忱。

这场阅兵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,更是一场精神的接力——从烽火岁月走来的老兵,到成长于新时代的青年,爱国的种子早已在血脉中扎根,化作跨越代际的信仰之光,照亮中华民族前行的道路。

(责编:王先进、秦华)
相关专题
· 专题报道
微信“扫一扫”添加“学习大国”

微信“扫一扫”添加“学习大国”

分享到:
推荐阅读